肾小球肾炎是一种由变态反应引起的非化脓性炎症,主要侵犯肾小球,临床表现为血尿、蛋白尿、水肿、高血压及不同程度的肾功能损伤。肾小球肾炎是什么原因造成的?经方堂中医强调,了解其病因、发病机制及病理改变对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
一、肾小球肾炎的发病机制
肾小球肾炎的发病机制主要与免疫复合物在肾小球内的沉积有关,具体包括以下方面:
抗原成分
外源性抗原:如细菌、病毒、寄生虫等感染性病原体。
内源性抗原:如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自身抗原。
抗体成分
主要为免疫球蛋白IgG、IgA和IgM,这些抗体与抗原结合形成免疫复合物。
免疫复合物沉积
免疫复合物沉积于肾小球毛细血管壁或系膜区,激活炎症介质,引发肾小球的非化脓性炎症。
二、肾小球肾炎的基本病理改变
肾小球肾炎的病理改变主要包括变质、渗出和增生三个方面:
变质
基底膜通透性增加,导致蛋白质和红细胞漏出。
毛细血管壁断裂、毛细血管襻纤维素样坏死及微血栓形成。
渗出
含蛋白的液体渗出,导致肾小球内压力升高。
白细胞浸润,进一步加重炎症反应。
增生
内皮细胞、系膜细胞和系膜基质增生,导致肾小球结构改变。
肾小囊上皮细胞增生,严重时可导致肾小球硬化。
根据病变肾小球的分布状态,肾小球肾炎可分为弥漫性肾小球肾炎和局灶性肾小球肾炎。
肾小球肾炎是什么原因造成的?肾小球肾炎的发病机制复杂,涉及免疫复合物的沉积和炎症介质的激活,其病理改变包括变质、渗出和增生等多个方面。通过深入了解这些机制和病理特征,可以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依据。对于疑似肾小球肾炎的患者,建议尽早进行相关检查,以便及时采取干预措施,改善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