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云“凡欲求子,当先察夫妻有无劳伤痼疾之属,依方调治,使内外和平,则夫妇乐而有子”。据世界卫生组织调查,不孕症夫妇在人群中的发生率为5%~8%。其中男性因素约占22%,女性因素占31%~37%,男女双方因素占21%~38%。而男性不育大部分是由精液质量问题导致,且我国男性精液质量呈每年1%下降趋势。尤以司机、白领等职业高发。
(图片源于网络,侵删)
男性不育常见原因
世界卫生组织规定,育龄夫妇有规律性生活1年以上,未采用任何避孕措施,由于男方因素造成女性无法自然受孕者,称为男性不育症。其精液问题常包括少弱畸精子症、免疫性不育症、无精子症、精液不液化症。
少弱畸精子症
精子密度小于20×106个/ml,a级和b级活力精子之和低于50%,且a级精子百分率低于25%,精子正常形态百分率低于15%的疾病。
免疫性不育症
是一种由抗精子抗体引起的男性不育疾病。正常情况下,男性睾丸内存在血生精小管屏障,将精液与血液循环分离,当其受外界或炎症损伤时,男性免疫系统对精液中的抗原产生免疫反应,生成抗精子抗体。抗精子抗体会损害睾丸产生精子的质量,也可以损害男性的睾丸,此即为免疫性不育。
无精子症
连续3次或3次以上精液离心后镜检未发现精子,称为无精子症。
不液化症
在室温情况下,离体精液60分钟后不液化或含不液化凝块,称为精液不液化症。
(图片源于网络,侵删)
中医辨证治疗男性不育
中医学认为,肾气、天癸、脏腑功能是否互相协调,决定着男女双方生育力的强盛与否,待时机成熟男女双方“阴阳和”,即能孕育子代。
中医病因病机:
中医理论认为,“肾藏精,主生殖”,精由肾主藏,肾是与生育关系最密切的脏腑。肾精主要包括两部分:先天之精与后天之精。先天之精,属先天秉承于父母之精,与遗传有关;后天之精来源于饮食水谷,主要由脾胃化生并且布散至其它脏腑。先、后天之精互相作用进而产生生殖之精,生殖之精对人类的后代繁衍意义重大。生殖之精的成熟依赖于肾中精气的不断充养,只有肾气强盛,天癸至,再“阴阳和”,适时排泄,才能生育后代。
目前认为,男性生殖之精主要是指精子。肾中精、气、阴、阳平衡协调,才能充分地孕育产生生殖之精。精子DNA是父母生殖遗传信息的物质载体,可以认为是“受之父母”,遗传物质的异常会引起精子DNA的损伤,精子在生成、成熟过程中受到某些外在因素的干扰,也会导致精子DNA损伤。根据中医理论,正气亏虚时,肾中所藏生殖之精在生成过程中受到外界邪气的侵犯有可能导致其出现下降或者异常,从病理角度看,不育、自然流产等由精子DNA损伤导致的,也与肾虚所导致的无子、胎漏、胎动不安、滑胎相似。
(图片源于网络,侵删)
中医辨证论治:
男性不育症的主要病机应是以肾中精气亏虚为主。如果先天不足,或者后天过度伤精,或者大病后正气不足、肾精亏损,对精子数量和精子活力都有严重影响,精子质量下降即有可能导致男性不育症。
男性不育症在临床中主要分为肾精亏虚、肾阳不足、心脾两虚、心肾不交、肝气郁滞、肝火亢盛、湿热内蕴、痰阻宗筋、精血闭阻等证型,对多名男性不育症患者分别进行中医辨证分型,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肾虚型不育症占到61.4%,因此临床诊疗中肾虚是男性不育症的最常见证型。
肾虚主要包括精、气、阴、阳的亏虚,生殖功能减退是肾虚的主要临床表现,比如精少、精冷等,久病肾虚还有可能导致肝脾乃至全身脏腑虚损。多方面的因素导致肾中精气的不断亏损,引起男性生育力的不断下降,理所当然,在临床治疗中补肾法非常符合中医学的辨证论治原则,并且历代医家的临床经验也已经证明补肾法在改善精子质量方面疗效显著。
(图片源于网络,侵删)
日常注意事项
日常护理:
1.提高防护意识,学习生殖健康,优生优育科普。
2.避免接触污染源,如泡沫塑料容器,聚氯乙烯包装食物,少食添加剂食物。
3.改善工作环境,注意高温作业防护,远离高压输电线和磁场,注意X线/放疗/微波危害。
4.不穿紧身裤,少泡热水澡,避免蒸桑拿,忌过度手淫。
5.适当体育锻炼,房事有度,保证睡眠,养成良好生活习惯。
6.畅情志,保持心情愉快。
饮食调理:
1、不宜食用辛辣刺激油腻食物;2、忌吸烟酗酒;3、膳食平衡,荤素搭配,避免暴饮暴食。